您的位置 :首页>>师生园地>>校园文学社>>>>阅览文章

【晓月文学社学生作品】之《猫》

发表日期:2014/5/19 14:45:36 出处:本站 作者:李倩 有1508位读者读过

初二(3)班 汤思立

古代文人墨客曾为白鹭题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也曾为犬题词:“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还曾描绘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夏景却很少有人为猫而题词。我愿为其平反。

在古人眼中,猫就是一个典型的墙头草,谁对它好它便腻着谁更甚有人认为猫有九命,将来会化为精怪。在神鬼妖佛诸生的封建社会中,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因此对猫产生了偏见。于是乎,猫的地位一直非常低。与狗同为家宠,但所获得的都是狗所剩下的,没有一丝享受,有的只是抓不着老鼠时主人的斥责鞭打。猫还常常是犯坏事者的代名词——例如在《狸猫换太子》的戏文里,反派角色用狸猫换走刚生下的太子,诬陷好人,而当真相水落石出后,狸猫又一次背了黑锅。

鲁迅先生小时候就不喜欢猫,因为怀疑猫偷吃了他的隐鼠尽管后来我们知道“谋死我那隐鼠的”是长妈妈,但这依然改变不了鲁迅先生对猫的轻蔑及憎恶的态度。他认为是献媚之人,不仅不如虎般威武反而对给之好处的人加以亲热,非常缺自尊。

但冰心先生对于猫却持有另一种态度冰心先生非常喜欢她的那只“咪咪”的猫。“咪咪失踪后,冰心非常着急,到处让人出去找,并亲自写了一份寻猫启事,几日后咪咪又神奇自己回来了,这让冰心非常欣喜。冰心逝后这只猫也依然陪伴着她,化为了一尊雕像,放在桌子的一端,永远守护着这位老人。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大概可以算是世人对猫的态度的代表了。

人们常以犬为忠,以猫为奸,但其实猫也是非常忠诚的每次被丢弃都会自己回来即使被责打,也不会跑走,仍然忠于职守地为主人捕鼠。它们唯一让人诟病的或许是其嘴馋,总喜欢偷吃家里的东西。但食色性也,嘴馋这一点,人类尚不能避免,又何必苛求于一猫哉!

人们很少把猫视为朋友,大多只是把猫当做一种工具,一个玩物。但对猫来说,饲养着它们的人类却是最重要的存在。它们从不向自己的主人伸出利爪,也不对像狗一样,动辄就龇牙咧嘴地狂吠;它们最喜欢的是用头亲昵蹭着人类,在人的手掌的抚摸下打着呼噜酣睡它们不珍馐美味,有小杂鱼即可,残羹剩饭也能将它们养活得毛皮油光水亮。它们看起来十分独立,却又很怕孤独,把饲养它们的人类视为最信任的同伴,有时候却要面临被抛弃的命运……

它们的妙处说不完——它们是黑夜中的钻石它们是保卫粮食的勇士;它们是用呼噜唱歌的艺术家。它们是猫,不被世人所喜爱的、孤独的、充满神秘与灵气的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