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熟中学2008—2009年精神文明创建规划
发表日期:2010/3/22 10:28:33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341位读者读过
湖熟中学2008—2009年精神文明创建规划
文明单位的创建是学校综合成效和整体水平的体现,湖熟中学始终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师生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规范作为学校中心任务来抓,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我们将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力争通过我们的努力,开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党支部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这条主线和学校“聚精会神抓课堂,一心一意求质量”的工作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加快实现我校的内涵发展提供切实的组织和思想保障,以扎实的工作,优异的成绩,使学校两个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白连顺
副组长:潘占武、陶洪才
成 员:窦忠庆、陶勇、徐贵成、陶敬杰、石英武、李宁、张世俊、李莉、
邵惠敏
创建工作办公室主任:陶洪才(兼)
成 员:窦忠庆、李宁、邵惠敏、李平
三、具体规划: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树立良好的政治形象。
1.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学校中心组思想政治建设和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领导班子整体理论素质和执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根据上级有关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要求;结合我校改革发展的实际,制定年中心组学习计划。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材料及有关教育理论、法律、法规活动,为推动我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继续落实每周五召开行政会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倡无私奉献精神,崇尚爱岗敬业精神,在教师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提高执政能力。
3.加强对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利用,合理优化党政班子结构,使青年骨干教师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4.提高领导班子成员教育研究能力,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须上交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等。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律意识,恪守廉洁奉公,以学校《党员干部、党员先进性标准》严格要求,为两个文明建设尽职尽责,进一步贯彻落实中纪委三中全会精神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年度工作要点,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制定党风廉政工作计划,与部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求真务实,积极探索我校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纪检监察工作体系,为优化办学环境,提供政治保证。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环境。
1.组织师生员工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使十七大精神深入人心,从而进一步把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上来。学习要扎扎实实,务求实效,要把运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按照校党支部提出的要求,紧密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努力运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2.组织师生员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大代表”、“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各项工作。要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引导师生员工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增强识别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的能力。围绕学校工作中心,以培养“四有”新人和提高教职员工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为目标,切实加强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重点抓好区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各类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人物的事迹,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3.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不断丰富和充实教育内容。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公民的道德建设要求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切实解决学生所关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积极探索和改革,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音像等多种媒体和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资源。
4.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推动教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把师风师德教育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以晋升市级文明单位为契机,在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学校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做出应有贡献。
①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师、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激励教职员工无私奉献、爱岗敬业。
②充分利用“教师论坛”、“师德研讨会”等形势搭建教师德育、教学改革的平台,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内涵,为学校自主发展分层德育工作和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③加强师德建设,邀请教育局德育研究室、市、区名师、领导来校进行德育讲座,与教师签订师德规范责任书,激发教职工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职工自身道德修养。
④积极开展师德标兵、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文明班组、优秀团队等学校评优活动,营造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
⑤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多媒体教学能力和教师业务素质,关爱学生,特别是特困型家庭的学生。
5.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以及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同时,结合本部门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在师生中开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主题教育,以此来焕发师生员工团结向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以此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把师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为民族的团结和进步、祖国的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引导和凝聚到实现我校“创建区先进学校”的奋斗目标上来。
6.在师生中突出抓好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社会公德教育,要突出文明言行;职业道德教育,以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水平为工作的切入点,突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深入开展优良学风、严谨教风、健康校风活动,引导师生朝着“文明、团结、求实、进取”方向去积极努力,要形成学习之风,形成研究之风,形成学术氛围浓厚,教学相长,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家庭美德教育,要突出尊老爱幼。要立足于提高师生的基础道德素质,努力促使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全校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环境和舆论氛围。
7.以创建区级文明单位为依托,搞好各类精神文明共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基础抓起,着眼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要严格按照《湖熟中学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工作意见》的要求,以提高师生素质、生活质量、提高单位整体文明程度为目标,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创建优美环境、优化管理、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主题的“四优”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各处室、年级组。在教职员工中,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以育人成才为总目标,以文明教学、文明管理、文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组室和争做文明教师、文明职工的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创建文明班集体和争做文明学生的活动。
(三)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组织教师认真深入学习高效课堂课改理念,贯彻落实有关教育的各项指示精神,深刻认识领会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创设良好的条件。
2.将新观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一是在全体教师中解决一个认识问题,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二是科学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记录袋,加快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张巧娣老师在网络课程培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三是在平时教学中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学校实际,以学校的课题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教科研探索。
3.积极开展课改研究,开展德育分层管理等探究性课程,以此来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深层次发展,全面提高全员教育水平和德育管理能力。
4.加强质量监督力度,努力营造和谐、人文的教学环境,深入探讨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阵地。
1.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宣传和文化阵地,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开辟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阵地,进一步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开展好警校共建、服务社区、共创共建等各项工作。
2.大力开展“凝聚力”工程,关心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继续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
3.积极开展校园文化节活动,培养学生情操,并在活动中提升和展示学生自己的才华,体验参与的快乐,感悟成功的喜悦,获得美的享受。组织教工体育运动会,活跃教师生活。
4.充分利用学校宣传工作、黑板报、版面、校刊、画廊、校园广播、家校通等,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时政、教育教学改革等,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充分认识网络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做好校园网站上网内容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建设,提高使用效率,扩大影响力,增强辐射力。
5.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区、市、街道各类、各项竞赛,鼓舞师生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