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青春 转换角色
发表日期:2025/5/9 17:08:12 出处:江宁区湖熟初级中学 作者:郑朝纲 有12位读者读过
“对话青春 转换角色”
——湖熟初级中学举办家长学校校家共育活动
为深化校家合作,助力家长应对青春期子女教育难题,江宁区湖熟初级中学于5月7日成功举办主题为“对话青春 转换角色”的家长学校活动。活动由江宁区家长学校讲师团的屈素丽老师主讲,吸引了百余名家长参与,共同探讨新时代家庭教育的转型路径。
一.从“管理者”到“成长合伙人”:家长角色升级
屈老师指出,青春期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角色的转变。她强调,传统的“管理者”模式易引发亲子冲突,而“成长合伙人”理念则倡导平等、尊重与合作。通过案例分析,屈老师揭示了情绪化沟通的危害:“‘你怎么这么笨’等指责性语言不仅打击孩子自信,还会恶化亲子关系。”她提出“事实+感受+需求”的沟通公式,如“妈妈发现这道题做错了,有点惊讶,再思考一下好吗?”以此引导家长以成长思维替代情绪化表达。
二.手机管理:从“监管者”到“数字合伙人”
针对家长普遍困扰的青春期手机问题,屈老师提出“规则共建”策略。她建议家庭共同制定《家庭网络权利公约》,例如“22:00后电子设备放入公共充电站”,并要求家长同步遵守,如不在卧室刷短视频。此外,采用“阶梯式自主管理”,让孩子参与制定使用时长递减方案,将控制转化为自我管理的契机。“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叛逆的屏幕沉迷终将蜕变为成长的勋章。”屈老师总结道。
三.赋能对话:破解“作业战争”与沟通僵局
活动中,屈老师通过情景模拟展示了命令式语言的弊端。“快去写作业”易触发逆反心理,而“你想先做数学还是语文?”的提问方式则赋予孩子选择权。针对孩子不愿沟通的现状,她剖析了七大原因,包括“话题只有学习”“家长说教多倾听少”等,并给出“一停二看三选择四行动五结果”的解决框架,呼吁家长“先接纳情绪,后输出内容”。
四.“341肯定法”:激发孩子内在力量
屈老师重点介绍了“341肯定法”——在任何时间、地点、事件中表扬孩子,从“肯定情绪、动机、已做到的事、可提升之处”四个维度赋能。她强调:“家是加油站,父母的任务是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行!”现场家长纷纷表示,这一方法为日常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
五.展望:校家协同,共育未来
活动尾声,屈老师以“冲突是为了更好的沟通”总结,鼓励家长以换位思考破解青春期谜题。参会家长王女士感慨:“以往总想‘赢了孩子’,今天才明白‘赢得孩子’才是教育的真谛。”校方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推动家庭教育从“焦虑管控”向“科学共育”转型,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更多温暖与力量。
撰稿:彭智; 校对:张世俊; 审核:赵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