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办“行知”培训班 促进教师快成长
发表日期:2013/3/13 14:27:16 出处:本站 作者:陶洪才 有811位读者读过
【主题】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富于热情,勇于承担繁重工作,并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他们的存在为学校增添了活力,他们已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力量。如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全面培养,让他们尽快成熟起来,逐步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以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已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为此,学校研究决定在青年教师中开办“行知”培训班,以明确成长的目标和方向,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案例】
“行知”培训班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基本路径,即:路径一:专业阅读+随笔写作+学习共同体。路径二:一课多磨+有效范式+学科共同体。路径三:课程开发+校本研修+研发共同体。提出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的发展要与随笔写作、案例研究、课程研发等实践反思方式相结合,并通过学习共同体、学科共同体、研发共同体的构建,促进技术与理念的融合,从而改变比较单一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型。
1.经典阅读
开办“行知”培训班,主要围绕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专业阅读研究,在充分考虑到个体成长的特殊性和序列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理想的教师知识结构模型。从而更有效地解决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
要求学员“学会管理零散时间,办公室要变成阅览室”,制定相关读书奖励制度,规定“行知”培训班教师每学期至少读1本教育专著,除学校配发外,学员自己借阅或购买,上交2-3篇读书笔记。举行读书沙龙,规定每月一次读书学习日,轮流进行主讲。目前已举办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读《教师的幸福人生和教师专业成长》读书会。不仅仅读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教学杂志,还要读中外名著、科普知识、青少年读物等书籍,方式上则是自学与培训相结合。
2.专题讲座
让教师走上讲坛,逐步成为讲坛的主人,一般的培训,专家、学者、专业人员占据着讲坛。我校的校本培训坚持“基于学校的”的特点,从这一常规的模式中摆脱出来。建立自己的培训师队伍,成员主要是校内的市青优、区学科带头人。学校组建“行知讲坛”,让骨干教师走上讲坛,述说自己的教育故事,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课题研究,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让广大教师学有目标,学有榜样。学校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要求青年教师既有三年初中规划,又要制定一年专业发展目标,从读书、教科研、学科教学、班主任等方面做出具体邀请。
教师走上讲坛,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活跃了培训的形式,积累并形成了校本的培训资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教师自主培训的意识,促进了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当然,在坚持教师走上讲坛的同时,我们也适当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专业人员来校作报告、讲座,进行高端引领,提升校本培训的质量,引领教师的发展。
3.教学实践
创新活动、勇于实践,让“磨课”成为能力。如我校开展的青年教师的“师陶杯”教学基本功大赛和“三自”课改推进活动,使课堂成为了教师的最好炼炉,通过“磨课”,使我们的课堂有精彩的课堂语言表白、巧妙的课堂环节设计、精心的课堂细节发现。
为深入推进“三字“课改,规定青年教师在课题教学实践中必须熟悉“三自”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规程。重点做好小组合作、展示、质疑、评价等环节。每个月还对导学案进行检查和评比。活动促进:3月,确定青年教师“三自”模式过关月,要求教师上好合格的“三自”课,学校成立验评组。4月,组织“三自”课改研讨会,探讨遇到的困惑。5月,举行“三自”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以学科组为单位参赛。6月,形成复习课、讲评课课堂模式。边实践边反思,将“三自”教育教学一体化模式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4.课题研究
学校的“十二五”省级规划课题《农村初中教师抱团发展的校本研究》2012年6月顺利开题,在校内招募志愿者,“行知”班教师学员人人参加,成立三个子课题研究小组,建立学习研究共同体,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注重实效,注重研究过程管理,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学把“反思”当作必修课。学校课改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既有先进教学理念,又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同时学校许多老师围绕“三自”高效课堂模式开展个人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和案例,在更高层次上探索课改。
5.体验式培训
我校按“辅导教师集中引领——小组集体研讨备课——个人进行二次、三次备课——进行微格课教学实践——辅导教师即兴点评——个人再次反思”的流程展开。参培青年教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各个环节,主动向辅导教师请教,深刻反思教学行为,认真修改教学设计,争相上台展示技艺,毫不保留竞相点评。
青年教师们因自己的亲力亲为收到实效,他们虚心向上的态度,活力四射的激情给热心帮扶的辅导教师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对“行知“培训拓宽了思路,创新了办学形式。
【点评】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再是一个口号,学校的校本培训不再是简单的听课、评课,它的内涵更为深远、它的形式更为丰富、它的作用更为有效,它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通过培训,学员的教学个性能够充分张扬,教学智慧能够充分展现,教学水平能够明显提高,成为校(区、市)学科带头人、教科研骨干、青年教学标兵,在教学中享受生活、精彩人生。
通过这种“行知“班培训形式,让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成为教师人生成长、专业发展、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场所。其最终目的是根据我校整体发展规划,针对我校教师发展现状,通过扎实有效的在职培训,促进我校教师持续、有效的发展,进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质量。
(执笔人:陶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