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交流 互鉴 ——做好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
发表日期:2018/10/15 8:50:08 出处:江宁区湖熟初级中学 作者:魏思进 有1716位读者读过
学习 交流 互鉴
——做好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为提升课题主持人的课题研究能力,更好地开展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陶行知教育思想专项”暨江苏省陶研会“十三五”重点课题,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组织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培训会。尽管没有了两天双休日,但相较于培训的收获,感觉还是值得的。对此次的培训我有一些收获和感悟,小记如下:
两天的培训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所开展的活动的针对性是很强的。因此,自我感觉是有很多收获的。
1.加深了研究方法的理解。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彭刚主任给我们做了题为《教育方法三则》的讲座。他结合“婴儿眼动实验”、“史蒂芬研究”、“儿童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儿童秘密的研究”等案例,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理论剖析,使我对研究方法有了新的理解:研究方法是连接未知与已知、不确定与确定的桥梁;方法帮助我们超越经验的判断;方法的发明预示着重大的突破;方法可以从三个层面上理解;众多的方法可以分成三类等等。
2.明晰了课题研究的工作。江苏省第二师范学校、江苏省陶研会副会长王铁军教授做了题为《缤纷行知路 风雨陶研情》的讲座。通过王教授的讲座,我们了解了省陶研会在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下,以学陶师陶、立德树人为宗旨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王教授对大家做好陶研课题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3.拓展了课题研究的思路。本次会议在专家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了分组交流,由各课题主持人介绍本课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核心概念的界定、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过程以及预期成果等。在课题主持人介绍完之后,专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其他主持人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聆听他人的发言,我们也在思考自己的课题,在思考如何借鉴他人的研究经验、避免他人的研究的教训。
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坚持学思结合,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必须坚持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这样,有助于我们克服职业倦怠,获得职业幸福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