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第二学期钢琴选修教案
发表日期:2015/1/12 10:56:10 出处:本站 作者:吕程程 有1512位读者读过
钢琴教学法(教案)
第一章 钢琴初级教学入门
坐好 站好 走好 看好 听好
一、 坐好
1、 正:正对准中央C或G ,身体要直。
2、 稳:全身放松,稳坐在琴凳之上,一般做在琴凳的一半,双腿自然放松,琴凳不能太前也不能太后,位置适中。
3、 好着力:坐正,坐稳是为了好用力弹琴,琴凳的高低、远近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将影响弹奏。
4、 着力点的位置:臂部、脚、手指。
二、 站好
1、 首先的第一件事:要求指尖在琴键上站好
A、 手臂放松、在身体两侧自然垂下,手心向内。
B、 让手臂重量自由落下,手指尖站在琴键上,第一关节不能塌,因为它起到支撑的作用,手腕、手掌放平,让整个手臂及手臂的重量落在腕关节至指尖上。
2、 手型
A、 不要先入为主告诉学生,要保持手型。
B、 要寻找既放松,又支持站好的感觉,注意自然状态。
C、 要使力量从肩部一直通到指尖,然后发出圆润、明亮的声音。
三、 走好(跑、跳、飞)
1、 坐好和站好都是为走好做准备,也就是为弹奏做准备。
2、 手指独立弹奏法或颗粒性弹奏法。
3、 抬起手的主要方向是从第三关节(掌关节)抬起,这就是弹奏的发力点,把力量集中到指尖,迅速地弹下去,是弹,而不是砸、压、推。
4、 要求手指的独立力量集中向指尖运用,让指尖牢牢的站在琴键上。
5、 连奏中音与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手指之间的重量转移,要使音与音之间行走平稳,手腕不能上下颤动,达到走好的目的,一个个明亮、圆润的声音就可以串联起来了。
6、 在“走”的基础上加快速度就是“跑”了,手指的跑动时钢琴基础演奏技术中最基础的问题,所以要把手灵活、均匀的跑起来,“均匀”比“速度”更重要,只有一个均匀的位置快速移动,才能做到你想要的速度。
“均匀”的三个含义:
第一: 时值的均匀,每个音长短相同。
第二:力度的均匀,每个音轻响相同,没有尖角,陷坑或断裂。
第三:音质的均匀,每个音密度相同,不是有的松散,有点紧密。
7、 作为联系的过程中,能均匀的跑动,才能进入“跳”的阶段,从一点跳到另一点必须有一条无形的弧线连接,做到声断意不断。
8、 能够“跳”以后,需要训练的就是“飞”,它的概念是能在钢琴上轻盈、集中、不露痕迹的使声音穿透出来。
站好→走路→跑动→跳跃→飞翔,是通往钢琴技术境界的必由之路。
四、 看好
1、 看好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与琴键的关系。
2、 认清音符、休止符的时值,时值要够
3、 对乐谱上的每一个音符号标记、术语、指法都要看清楚。
A、 看清谱号、调号、表情术语,它是决定乐曲性质的重要环节。
B、 看清节拍,即拍号,节拍是决定乐曲节奏的特点,节拍的特点决定音乐的特点。
C、 看清旋律、明确乐句的呼吸、乐段的停顿、主题经过句、高潮、尾声认真分析曲式。
五、 听好
里外音乐最有效的途径是聆听。
——(美)科普兰
必须探索并发现钢琴内部所蕴藏的音质、表现力和全部能量。
——(波)霍夫曼
弹不好音质的主要问题:不良音质表现如下:
戳指 摸指 压指 敲指 躺指
粗糙 懈 弯 挤
1、 倾听弹奏的乐曲声音是否发出来。
2、 区别声音是否圆润,明亮,饱满,均匀。
3、 音符的时值是否精确。
4、 左右手是否整齐,轻重,主次关系是否正确。
5、 弱起小节中的弱起节奏是否准确,乐句的连贯及其呼吸。
6、 踏板是音乐的灵魂,踏板使用第一要素就是听。
7、 倾听休止符和节奏
听好的教学步骤:
A、 培养雪上倾听的虚幻,让学生自己分辨。
B、 让学生听,将听出来的差别(音色、音质、和声)对比说出来。
C、 在可能的条件下,让学生多听音乐会,多听大师的CD DVD
第二章 手的基础训练
十指乃演奏钢琴最直接罪敏感的部位,十指的力量、灵巧、速度,以及千变万化的触键方式和控制能力,是基础之基础。
一、 手指
A、 五指太短太弱,却要承担最高与最低这两个最重要并往往占支配地位的外声部的重任。
B、 四指天生与三指连在一起,不经过特别训练是没有独立性的。
C、 三指是五个手指中最长的,正因为长,中指显得“木头木脑”,迟钝而不敏感。
D、 二指有个奇怪的毛病:懒于重复动作。
E、 大指是向左右手水平方向织染运动,因此要能灵活的将垂直于水平动作想结合。
1、 针对五个手指的弱点,进行目的明确的训练:
A、 使五指垂直地站起来,逐步具有坚强的支撑力。
B、 是四指与其他手指分开,使之具备最大的独立性与灵活性,并且与其他手指同样有力。
C、 使三指变的积极而富有力量,使二指克服惰性。
D、 使大指学会三个方向的运动方式:
①上下垂直运动
②左右水平运动
③由内向外与由外向内的两种旋转方向。
2、 十指的支撑与均匀是初级钢琴训练最基础要求之一。指关节的坚挺而富有弹性的支撑,是处于第一位的至关重要的课题。决定钢琴演奏的音质好坏的,不是手指的快速动作,是持续延绵的内力,不是“高抬指”的大幅度运动,二十尽量小的低指动作中所可能凝聚的最大的力量,不是手指的第三关节,而是手指的第一关节。
3、 两种触键的手指动作:
A、 垂直触键:垂直触键为阳、为刚,以发力点结实、直接、迅捷为根本。
B、 水平触键:水平触键为阴、为柔,以触键之轻滑,水平,柔美为要领。
★ 垂直触键方法:要求手指的前三关节发力,从第一关节坚挺,掌心中力量收放如意,将有明显毛发力的发力点与击弦点、发生点三者合一,才能是声音集中、明亮、具有穿透力。
★ 发 声 点:不在琴键表面,而在下键的底部。
★ 水平触键方法:要求手指以第一关节为动作主体,在手指向前或向后的水平动作过程中使琴键在不知不觉中下到底,是琴锤在不知不觉中击弦,从而发出极轻柔却仍然具有集中凝聚的穿透力的柔美音色。
4、 指尖及演奏钢琴最前端、最直接、最敏感的部位。手指的第三关节主要在于发力,同时也需要有十分灵敏的有力的快速的动作,但最重要的手指动作在于第一关节支撑手指的内力功夫,是钢琴演奏的基础之基础。
二、 手腕
手腕是连接指尖与大笔的桥梁,是大笔想指尖输送力量的必经通道。
手腕必须是坚挺的,不是软弱无力的,但又必须是富有弹性的,不是僵硬呆滞的。
(一) 手腕的动作有三个方向:左右、上下、周旋。
1、 左右方向:主要用于配合大指的转弯。
在弹奏音阶与琶音,以及任何其他大指转弯的经过句时,一方面是大指主动地想里作水平状伸进,另一方面,需要适度的手腕左右运动加以配合。
2、 手腕的上下方向动作:
主要用来弹奏某些轻巧的连续快速的双音、八度、和弦以及在需要强化触键深度时候。如李斯特《狂想曲》中一段著名的快速连续八度。
3、 手腕的第三种动作方向,由里到外或由外到里的周旋。凡是不能用手指直接连接的远距离音符,都需要用这种手腕动作将这些音符充分地连接起来。整个演奏动作都是一连串的大大小小的弧线运动的连续,手腕的周旋动作,是一连串弧线重的重要环节。
手腕的任何动作必须是坚挺与弹性的结合,支撑与顺活的结合,阳刚与阴柔的结合。
(二) 手腕的基础训练
1、 左右动作
按住大指,均匀顺当的将其他四指中的任何一指弹奏大指左右两边的从二度到五度的音。
2、 上下动作
A、 按住五个手指,手掌撑牢,手腕上下动作
B、 用任何两个手指,训练手指的放下与提起,将手腕的动作与手指动作恰当配合起来。
C、 用连续重复的三和弦、五度、六度、八度等,训练手腕的快速上下动作及其弹性与速度。
3、 周旋动作
A、 五个手指按住,锻炼手武安自如的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周旋的能力,动作要和谐,匀称。
B、 用大指与五指、二指和五指、三指与五指等,弹奏远距离音程。手腕的动作随着音程的扩大而逐渐加大其弧线的幅度,运用手腕的周旋将远距离银行曾在心里上联接起来。
三、 手臂
钢琴演奏是由“肩—腕—指”三点一线浑然一体,合一而动的结果。以肩为轴,大臂的力量通过手腕而抵达指尖。不是只有在弹奏音响宏亮的八度、和弦是才使用大臂,而在最轻弱处,在连贯处,都需要运用大臂。
音与音之间的连接,不单单是手指与手指的连接及手腕协同动作下的连接,而应当是发自大臂的连接,只有在领会到连贯是由大臂发动与控制的时候,才能使连音的演奏达到新的层次。
(一) 大臂的训练方法
1、 以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引子部分的钢琴巨大和弦为例,练习缓慢的沉重的发力,最终达到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直接地在一瞬间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指尖,力量的发出要与缓慢而均匀的深呼吸相结合。手臂动作以推动为主,手掌及手指与琴键的接触亦呈一弯曲弧线,避免直线或直角状。
2、 以相隔比较狭窄音程的两个和弦之间完全的连贯为目的。训练大臂在连接这连个和弦时的“圆弧”动作。
3、 弹奏单音的旋律线条,体会旋律线条连贯时大臂的细微动作。
4、 训练大臂对远距离跳动的单音或和弦的控制。要做到音段意连。
5、 大臂的作用应贯穿在连奏的始终。尤其在极轻柔,极连贯处,大臂的调节对于轻柔音色的控制欲乐句的气息连贯显得尤其重要。
第三章 钢琴弹奏法
一、 六种触键训练
1、 高抬指快触键:把手指抬起,垂直快速的下键以达到稳定、坚挺、有力的声音。
2、 低指快触键:第一个音触键时,第二个音准备,等你弹第二个音就要准备第三个音,此刻第一个音同时马上离键。首要完全贴键,在贴键的情况下要能够弹出坚挺,有力,宏亮的声音,这比高抬指演奏更有价值。因为演奏一首乐曲时不可能一直用高抬指来弹奏快速跑动的片段。
3、 手指指尖的跳音:是练习手指第一关节灵敏,快速,集中,轻盈,尖锐的触键方式。
4、 手腕跳音
与指尖动作一样,也是准备、触键、收缩的动作。需要经过训练,手腕才会有弹性、有控制、有快速明确的动作方式。
5、 非连音
作为钢琴演奏的基本触键方法之一,它要求手指在快速跑动中,既不是非常连贯,又不是跳的状态,同时声音的质量是均匀的,颗粒性的连续进行。
6、 连音
每一个音是用力量的无缝连贯和无极差变量来衔接的。意味着每个音轻响都是一样的。连奏必须做到三点:
A、 无隙,即两音之间不能有细微的断裂。
B、 无角,即没有任何一个音冒出来。
C、 无坑,即没有一个音坑陷下去。
二、 钢琴三大奏法
(一) 非连奏(颗粒性奏法)非连、非段
发音方式为音与音之间的形态,先后发音,其发音的过程分解为抬起、落下、触键。
抬起:将手放在琴键上利用肩关节的力量,一次将大臂、小臂、手腕、手指,使手离开键盘一定距离,受在抬起的过程中手掌要有一定的张力,手腕放松,抬起动作要自然,避免僵硬。
落下:手臂、手掌、手指利用其自然重量,自然落下。
触键:指尖触键发音在键底站稳,牢靠而不僵硬地从指关节,掌关节共同支撑,利用整支手的自然重量站稳。
1、 大臂非连奏
肩关节(前臂、上臂)即大臂的自然重量,用快或轻快的下键速度奏出响亮有力、深厚、结实的声音。
2、 肘部非连奏
肘关节运动,前臂和手的自然重量奏出结实和富有弹性的声音。(巴赫的作品用肘部非连奏)
3、 手腕非连奏
手腕灵巧上下运动,手的自然重量,奏出比肘部更加灵活的声音,要注意声音线条效果,似连非连,似断非断的声音。
4、 手指非连奏
掌关节灵活运动,手指自然重量奏出流畅,清晰的音色,适合快速跑动的句子。车尔尼299中采用较多这种奏法。
(二) 连奏
音与音之间连续不断发音称为连奏
1、 高抬指快触键:手指抬起,快速触键以获得饱满有力的声音。训练手指技能,跳手指对键盘把握能力。
2、 低抬指快触键:具有手指与手腕、大小臂、肩部及整个身体密切联系的特点。在快速跑动的乐句中被大量运用,克服传统的高抬指触键法。解决发音干硬容易紧张等特点。
3、 高抬指慢触键:这种触键是配合臂力的运用,奏出深沉,丰满的音色。
4、 低抬指慢触键:配合手腕,大小不同的臂力,弹出多种力度层次、浓淡、抒情的音色,歌唱性的效果。
(三) 断奏
弹奏钢琴作品中的跳音的触键方法,比非连奏触键离键时间更短。
1、 手指断奏:手指断音,弹奏轻巧,快速跳音。弹奏方法:掌关节发力,掌关节带动手指快速离键,第一关节站稳。
2、 手腕断奏:弹奏轻巧、有力的单音、跳音、双音跳音、和弦跳音。手腕有弹性的发力指尖触键,手腕具有主动性,弹奏及内控力。
3、 肘部断奏:弹奏较有力量的跳音,肘部发力,指尖触键。
4、 肩部断奏:弹奏强有力的跳音,以肩部甚至整个身体发力点,手指坚挺有利触键,弹出辉煌的声音。(肖邦的波兰舞曲)
第四章 钢琴教学中的气息运用
钢琴弹奏如其他艺术(歌唱、绘画、书法等)。同样气息自丹田开始,通过腹、胸、肩、臂、肘、腕,到达指尖。然后又向臂、肩、胸、腹,在向下经过大腿、小腿、脚跟、脚丫到足尖,在通过脚底、脚跟、小腿、大腿,回到丹田,钢琴演奏的过程形成一个运气的大循环。
钢琴演奏在用力上的最大秘密是极度放松中的能量高度集中。即松弛中的爆发。柔顺中的内劲。平缓中的强力。
一、 用力方式的三个特点
1、 极端放松,但保持内力。放松,就是心静气沉,气要向下沉至丹田,全身均能松弛。
2、 准备时间长,发力时间短,钢琴演奏时的任何动作都需要在一瞬间完成。
3、 力断意不断。
因此,钢琴演奏全身的协调一致,气息贯通,音段意不断,极端放松,保持内力,充分准备,集中爆发,这种放松状态下的内力,一直贯穿始终。
二、 气息贯穿(即贯气)是将所演奏的作品推向成熟的重要环节。
1、 贯气意味着对乐曲掌握的完整性。
完整性体现为从指间到全身的每一个动作的准备性,协调性与贯穿性。准确,指的键盘位置,触键方式与实践的长短的精确无误。达到高度准确性。能是演奏干净利索而意图明确。协调,指全身各部位在动作、发力、放松、紧张、力量转移等方面的相互配合。连贯,指动作的熟练程度。把乐曲演奏的准确、协调、连贯、完整、这就是“贯气”。
2、 贯气要求演奏者对作品的结构有着贯通始终的整体把握。
乐曲是由一个个音,一小句,一小段组成的一个大乐句,大乐段,因此在演奏一首乐曲时,要将一小句一小句,一小段一小段的音乐用气息将之连贯起来,将整首乐曲圆融贯通,一气呵成。
3、 贯气要求演奏者对技术与表现上达到完美的一致与融合。
演奏者首先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有意识的通过练习养成“放松”,自然的习惯,才能使音乐能够流畅地进行下去。因此,只有对音乐进行,对音乐内涵的发掘,音乐表现每个细节的意义的理解,才能真正被贯通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4、 贯气要正确的掌握呼吸
呼吸的速度与深度对演奏影响极大。一般情况下要求缓慢而平稳的呼吸。
总之,演奏一首乐曲,经过练习,气息逐渐拉长拉宽,意念中使音乐真正连贯,才能做到句断意不断,音分神不分。一气呵成,一气贯通,一气到底。音乐的表现力达到巨大的凝聚力,气息的贯通意味着演奏的成熟。
第五章 钢琴教学中存在的三大基础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 读谱
1、 音高
常出现的错误:
① 看错谱表
② 看错谱号
③ 看错历临时升降号
④ 看错等音
⑤ 在大量加线时,把音高看错
音高是音乐作品的基础,保持把每个音符读准确,是对所有的钢琴演奏者的基本要求。保持把每个音高都读的准确,关键在于细心。
2、 节奏、节拍、时值
常出现的错误:
① 不把时值弹足,手过早离键
② 时值过长,超过谱上所记的时值
③ 不注意休止符,忽略了休止符在音乐中的极其重要的意义。
④ 节奏组合的错误
⑤ 看错节拍记好
⑥ 没看清表现符号(连线、跳音、重音、顿音等)
⑦ 表情记号(力度记号、踏板记号、延长记号、反复记号、重音记号等)
把音符的时值看错,主要是由于太粗心所致,只要略为细心,读谱错误都可以避免的
表现符号对于音乐的分句、语气,乃至风格关系极大。哪几个音应该连载一起,哪些音应该断开,哪些应当跳,跳音又有多长,这一切不仅仅是读谱问题,而完全与音乐风格联系在一起。
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可以使演奏者了解:
① 乐曲的整体结构
②音乐材料的运用于相互关系
③ 隐伏的声部关系
④ 调性布局及相关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音乐色彩变
⑤ 踏板的运用
⑥ 指法运用
⑦ 音乐的组织方式,包括织体,节奏,音域的运用等
二、 练习
常出现的错误:将整首乐曲从头至尾一遍一遍的反复的练习,出现的重点、难点没有解决。
如何练琴才能提高效率:
(一) 慢练:在慢练中要随时注意解决一下几个为题:
① 确定指法
② 确定分句,分句是音乐的语气,语调和呼吸
③ 确定基本的动作走向
④ 确定困难片段的弹奏方法
(二) 分解细部练习:好的练习方法是把音乐分解为细部。
① 分手练习:任何乐曲在一开始都要分开左右手练习,左右手担负着不同的任务和职能。
② 分声部练:应当养成吧音乐中的各个声部,各个层次区分开来练习的习惯,做到每个声部、线条、与层次的音色有所区别,或音响的不同,只有通过这种练法来完成。
③ 分乐句练:一句一句的练,练习的目的是克服难点,培养正确的弹奏习惯。
三、 记谱(背谱)
学生大部分都是弹熟练的一种惯性记谱,常常在考试、比赛中突然记性中断,造成演奏中断无法进行下去。
记忆困难,中断或障碍,大多有4种情况:
① 音响复杂
② 声部聚多
③ 位置困难
④ 风格生疏
为了克服上诉原因所造成的记性困难,一下方式背谱的方法可能有益:
①背谱是反复的练习从一个乐句到另一个乐句,一个乐段到另一个乐段,一个部分到另一个部分的相连接。
② 重复之中的不同之处。
③ 思在前。在平时练习过程中要随时养成“想好下一句”的良好习惯。
④心记默背。在不知不觉的默想中,音乐的轮廓、结构、细节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
⑤ 哼唱乐谱。
⑥ 临睡前听录音。
第六章 钢琴演奏中的音色
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色是所有演奏者的目标,一方面,钢琴以其宽阔的音域、宏伟的音量,多变的音色,丰富的表现能力可以与交响乐媲美。另一方面,钢琴的所有琴键均由同一以锤击弦的方式发声,因而它的音色在本质上又是单一的,因此要弹奏出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色,需要用不同的触键来完成。
决定钢琴音色的六种触键方法:
一、 触键弧度
要想在钢琴上发出各种柔美的音色,就必须学会“圆弧触键”,而不是垂直触键,这一圆弧以手指最靠前的第一关节为基本,辅以掌、腕、肘、臂等其他部位加以实现。
二、 触键高度
低指触键,即贴键演奏法不但可以消除由于高抬指而产生的击键噪声,而且可以加强手指对键盘的控制力,加强演奏的准确性。
三、 触键力度
钢琴演奏的力量在于手指的支撑与在最短瞬间集中力量于手指尖的力量。只要练就将钱的手指支撑力,并能将手腕、手臂乃至全身的自然重量....完全放松地集中到指尖,不需要添加任何外力,即可获得良好的、真正的、纯粹的钢琴音色。音色的好坏,常常由指触的角度和速度起主要作用。
四、 触键速度
无论快速音群还是柔美歌唱,都需要快速的触键,但放松要快,千万不要再发出声音后继续施加压力,在弹连奏时,杂鱼迅速放松的同时,要在手掌内保持“内应力”,以准备发出下一个音。
五、 触键深度
触键深度对音色变化关系极大,要求弹奏着每个音都要“弹到键底”,真正的钢琴声音才能表现出来,一旦掌握了最基础的正确触键,就可以开始寻找由于触键深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音色。
六、 触键角度
指尖与钢键指尖纯在这从90°~180°的角度变化,所有不同触键角度可能产生由尖利到圆润的不同声音。
★以上六个要素的极其复杂的相互组合关系,使钢琴音色在一个统一体内千变万化,声韵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