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特色文化>>体育艺术2+2>>音乐>>>>阅览文章

体艺“2+1”古筝选修教案

发表日期:2015/1/8 15:41:52 出处:本站 作者:吕程程 有1316位读者读过

体艺“2+1”古筝选修教案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 古筝基本构造介绍

2. 学戴古筝指甲(义甲)

3. 古筝坐姿、基本指法“勾”“托”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古筝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掌握古筝演奏的基本要求及指法“勾”与“托”。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入门知识讲解

  1  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

(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

(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2. 学戴义甲

(1)大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左上方斜出45度佩戴

     食指、中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

(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

  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3. 演奏姿势

(1)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

(2)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4)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

(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三. 指法讲解与练习

1. 分辨琴弦

 提问: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分别有几种颜色?

 答:有21根弦。两种颜色:白色、绿色。

 讲解:认识绿色琴弦,绿色琴弦都唱“5”(sol),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高音5;中音5;低音5;倍低音5

练习:教师报出音名,学生在琴弦上指出,进行认弦练习。

2. 指法讲解、练习(以下练习根据年龄,一年级以下学生用扎桩法)

在学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感受五指用手抓东西的感觉,五个手指向掌心抓,然后再练习指法。

   “勾”:符号;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中指放在中音5上,中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勾指法练习”谱例)

学生练习:跟着老师的节拍弹奏                      

教学生进行识谱练习:5上面是指法,下面是音符。弹奏时,先找到所要弹奏的音符对应的琴弦,再看是哪个指法(即用哪个手指弹奏)。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托”:符号;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大指放在中音5上,大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托指法练习”谱例)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注意:两种指法的练习,是手指主动拨弦,手指的关节要充分活动。不要用整个手臂的移动拨弦。

课后练习:

1. 能熟练的佩戴义甲。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熟悉4根绿色琴弦的位置及音名。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弹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或每天练琴半小时)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 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

  2. 复述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教授所有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音名及排序规律。

3. 复习检查指法“勾”“托”。 

4. 教授指法“抹”与“小撮”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弹奏指法“勾”“托”,并初步掌握指法“抹”“小撮”,能够准确唱出古筝各个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2)琴码(又称:雁柱);(3)岳山;(4)面板;(5)调弦盒;复习时,教师可打乱次序,边指相应部位,边让学生说出名称。

2 .复习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

指出任意一跟绿色琴弦,让学生报出琴弦的音名。如:高音5等等;可反复多次进行。

二. 介绍古筝琴弦的排序及所有的二十一根琴弦

( 倍 低 音组 ) (  低  音  组 ) (  中  音  组) (  高  音  组  )倍高音组

古筝的弦序是按1、2、3、5、6循环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只要记住其中任意的一组即可推出其它组,共有五个音区,分别是倍低音组、低音组、中音组、高音组、倍高音组,唯一特别的是注意倍高音组是由倍高音1一个音构成的,所以共有21根弦。

三. 指法复习及新指法的讲解与练习

  1.“勾”: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练习。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最好能够培养学生边数节奏边练习的习惯,在心中默念节奏)“托”:教学过程如上。

2. 新授指法“抹”“小撮”

“抹”:符号 \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食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向掌心拨弦。用指尖触弦。手指向掌心方向弯曲(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讲解)学生可跟着作练习。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抹指法练习”谱例)

“小撮”:符号;该指法的符号是“托”和“抹”的组合,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大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放在中音2上,抹,托同时弹弦。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小撮指法练习”谱例)

注意:弹奏小撮指法时,大指一定要与食指相对,“抹”、“托”同时触弦,注意触弦后虎口呈圆形。(即两个手指的小关节充分弯曲,有捡豆子的感觉)

课后练习:

1. 能熟练的佩戴义甲。熟练指出古筝各部位名称。

 2. 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及位置。

3.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

4.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第三课

教学内容:

1. 能够熟练正确地说出古筝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列顺序,能够准确报出任意一根琴弦的音名。

2. 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3. 学带左手指甲。

4. 教授左手指法:颤音(吟)。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唱出古筝所有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并在手型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初步掌握左手颤音的弹奏方法,训练学生左右手演奏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古筝琴弦排序知识

 1. 教师和学生一起将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序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报出来(边指边说)如:倍低音的1、倍低音的2……、低音的1……、中音的1……、高音的  1、高音的5……、倍高音的1

    2. 教师指任意一跟琴弦,学生回答是什么音区的什么音,多做几次练习,了解学生对琴弦排序的熟悉程度。

二. 指法复习及检查

1. 指法“勾”“托”的复习

请学生说出“勾”“托”指法弹奏时的要求:手型、触弦、弹奏时的要求。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 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抹”:要求学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数拍练习。

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小撮”:教学过程同上。(注意食指与大指演奏完毕后,两指弯曲形成一个圆形)

三. 左手带指甲, 方法同右手,大指指甲方向向右弯曲45度

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练习佩戴

四. 新授左手指法“颤音”

1. 颤音:又称“吟”弦。符号 ;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

步骤一:先单独练习左手动作,在琴弦上先练习排皮球的感觉。

手型:左手握拳,掌心向下,将左手的食、中、无名三指并齐,稍微弯曲呈弧形轻放在琴弦上,大指小指自然放松放好,整个左手有点像数字六的手势;

动作:在保持手型的基础上,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上下算一组。(一开始慢练,随着熟练程度慢慢加快速度)

教师示范:把左手放在中音5琴码的左侧,离琴码20厘米左右处(一掌左右)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步骤二:两手协调弹奏练习。

左、右手在琴码的左右两侧同弦放好,一定要在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再用刚才练习的动作进行演奏。

步骤三:教师示范两组,学生按节奏练习。(左手均起伏十次,教师喊节奏,学生跟着节奏进行练习)在中音5上练习。右手指法“托”。左手练习颤音。再由高音5开始到中音5结束进行两个手的移动练习。

注意:教师在示范时要放慢左右手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弹和颤音是两个不同时进行的动作,可示范错误动作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学生犯错。

课后练习:

1. 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3 熟练佩戴左手指甲

4. 颤音练习

(或每天练琴四十五分钟小时)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四课

教学内容:

1.继续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2.检查左手指甲的佩戴情况以及左手指法“颤音”

3.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熟练佩戴左手指甲,掌握左手指法“颤音”。通过视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划出拍法,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指法“勾”“托”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 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二 复习左手佩戴指甲及左手指法“颤音”

1 让学生自己佩戴左手指甲,教师进行逐一地检查并进行纠正

2 先集体进行颤音练习,然后进行个别检查,教师进行指导纠正。

三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1 教学生认识乐谱,子的最前面有调号和拍号:

1=D 是调号,代表了这首乐曲的调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均为D大调乐曲。4/4 是拍号,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2讲解节奏:

首先认识什么是八分音符。

在音符的下方有一条直线,叫做减时线,有一条减时线的音符称为八分音符。用划拍法来表示的话,就是每个音符对应一个“↓”或“↑”。两个八分音符组成一个四分音符,即为一拍。在乐曲的中间有很多竖线将乐曲分为很多小节,该竖线称为小节线,每个小节都四拍,即为四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所对应的拍法为 ↓↑。

附点:(写在音符右下方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如:四分附点音符相当于一个四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第一小节,重点讲解。

第二小节的最后一拍是延时线,表示前面的一个音符延长一拍,也就是要演奏两拍,在演奏中要延长准确,不可抢拍。

教师用↓↑在谱子上划出拍法,学生跟着一起划。教师边唱边划出节拍进行示范。学生伸出手指跟随老师练习第一小节。

3 让学生按照第一小节老师的示范,将全曲的旋律划上拍法。教师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 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左手指法颤音慢速、中速各五组,每组十遍。

4.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曲谱,打准节拍。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打节拍时,口与手要保持一致,注意附点音符的准确性。

 

 第五课

教学内容:

1. 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2. 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 复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4. 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以及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组合。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复习《世上只有妈妈好》以达到独立演奏的程度,并初步掌握上滑音和下滑音的演奏技巧。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集体弹奏“勾”“托”“抹”“小撮”。

2. 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复习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在复习时应注意:附点的演奏方法,老师可进行单独练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注意准确性;在每个乐句的末音加上颤音。

二.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

1. 上滑音:符号 ;是滑音的一种,左手手型要求同颤音。

演奏方法:右手弹弦时左手在琴码左方将所弹的音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利用余音使整个上滑过程连为一体。其标记符号在音的右方加“ ”。

2.完成上滑音后不要立即松开左手,待弹下一个音时或余音消失后将左手松开;

3.音时值各占一半。

教师示范弹奏:右手指法“托”中音5弦后,左手在与颤音相同的位置上向下用力按弦,将它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产生音高上滑的效果。示范时速度要慢,进行分解动作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看清动作。

动作分解:一弹(右手);二按(左手)

学生练习:先练分解动作,等分解动作熟练后,再连贯练习。教师喊节奏,学生按照分解动作进行练习。

下滑音:符号 ;是滑音的一种,手型要求同上滑音。演奏方法:左手在琴码的左方先将音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然后右手弹奏琴弦,当右手弹完后将左手慢松开,利用余音使音由高至低连成一体。

教师示范弹奏:左手先将弦按下,右手用“托”演奏中音5弦后,左手慢慢抬起,松开琴弦,直到完全松开琴弦,示范速度要慢。

动作分解:左手先按好,一弹(右手);二起(左手)

学生练习:先练分解动作,等分解动作熟练后,再连贯练习。教师喊节奏,学生按照分解动作进行练习。

教师示范:先进行上滑的演奏,在左手上滑动作完成后,左手保持不动,再次弹奏右手的音符,接着慢慢抬起左手直至抬平。

分解动作:首先进行一弹(右手);二按(左手);三保持(左手);四弹(右手);五抬(左手);六休息(左手)。

学生按节奏进行练习,教师喊节奏并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 左右手指法巩固练习。

2. 每首练习曲每天练习五遍(按节拍器节奏练习)。

3. 熟练演奏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