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心理健康讲座】----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发表日期:2014/12/29 13:37:03 出处:本站 作者:李月华 有3508位读者读过
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讲座的题目是《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和在座的一样,我也有个读中学的孩子,我女儿今年读高一。说起孩子的教育,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有很多话要说。讲座开始,先和大家分享我和女儿之间的一个小片段。
5月的一天上午,那会儿姑娘还在读初三,期中考试刚结束,女儿成绩远低于预期,可以说是初中以来最糟糕的一次。说实话,学习上我从未给过她任何压力,因为打小她就特让人省心,进入初三,学习更是刻苦。可是,辛勤的付出并未收获满意答卷,所以最近情绪很低落,前天又告诉我英语单元考砸了。很担心她的这种状况,打算同她好好聊聊。
当时她正在作业,头耷拉的很低。我让她把头抬高些,说了三遍,她似没听见,依旧耷拉着。
知道她心情不好,于是,我勉强压抑自己的不快,继续语气温和的和她说话。可是我的一再低声下气,姑娘依旧头不抬,只是爱理不理的哼了一声。
于是我不由地提高了嗓门:“你这什么态度啊?妈妈常说人与人之间首先是尊重,你这是尊重吗?”我期待女儿最起码能给个歉意的笑容!
可是她依然一动不动。
于是,我的火蹭蹭蹭上来了:“这几天妈妈几乎是成天陪小心。难道你没考好,全世界都得看你脸色?!学习上妈妈什么时候给过你压力?知道你心情不好,妈妈就想和你好好聊聊。你却摔脸子给妈妈看!学习,首先是学会做人,尊重是做人最基本的!你有吗?!”从没有这么重的训斥过她,我的眼眶一下红了。
女儿抬起头,满脸泪水:“妈妈,你永远都说对我没要求、没压力,那是因为我一直都很好,所以你才没要求!那晚我告诉你英语考了87,你怎么说的?你说,班上最高分是多少?难道这不是你的要求?!你是没骂,可比骂了还让我难受!你知道我多累?我的压力有多大?你烦的时候不也是希望一个人静静的躲起来?为什么我就不可以?我的压力不是你一两句话就能减轻的!妈妈,做你的女儿好累!”最后两句话女儿哭的几乎语不成调!
我惊愕了!
女儿一直是我最大的骄傲!我是一名老师,或许是工作惯性,常常会不自觉的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转化到女儿身上,所以打小,女儿对自己的要求就很高,不允许自己失败,从一年级到初三,一直担任班级的各种职务,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优等生。
心理学家认为,现在中学生的抗挫能力都不是很强,尤其所谓的优等生,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更差。
平时我们总认为孩子学习太苦,作为补偿,对孩子的要求一般都会尽量满足;即使察觉了孩子个性上的一些毛病,可一想到孩子成绩还不错,个性方面的毛病就不当回事了,放纵了孩子的任性。
曾经有一位女生这样对我说:“不知道怎么了,自从上了初中,我和我爸妈总是说不到一块儿去。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格,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一讲再讲,婆婆妈妈、唠唠叨叨,简直让人受不了;爸爸工作离家较远,只有周末才能回来一次,他也只是偶而问问我的学习,从不与我谈心,也从不带我出去玩。有时我就想,我的父母怎么不象其他同学的父母呢?但他们还总是口口声声说为了我好……”
可是父母也有一通委屈啊:“孩子进了初中后,简直变了个人。平时,我们工作都很忙,孩子白天上学,一家人只有周末才能轻轻松松在一起。但孩子与我们说的话却越来越少,有时我们多说两句,他就极不耐烦,甚至还要和我们顶嘴……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现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省关工委、省妇联等部门曾联合做了一份问卷调研,调查结果显示:62.2%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最重要,而轻视对孩子进行品格、兴趣、社会交往等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12.9%的家长认为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事;11.1%的家长不知道孩子心理是否健康;15.7%的家长不能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中国的父母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多只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个别父母不仅不能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需要,面对孩子的反常行为往往采取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事实上,很多时候家长的期望值是超过孩子心理承受限度的。当孩子达不到我们的预期目的,我们总是一脸失落,责怪孩子不认真、不努力,久而久之,孩子与我们关系越来越紧张,怕学习,行为习惯也不好;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对老师反感。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呢?
● 逆反,不是孩子的错
青春期是孩子身心发育的特别时期,这时候孩子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为了突出这种独立,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抵触、反抗和对立的情绪,这就是逆反,逆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与父母、老师搞不好关系,有时一句问候的话都嫌多,一个关心的眼神都嫌烦。心理学家认为,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成年人在受到冷落时,也会努力想引起注意;在被逼着做不想做的事时,也会做不好或者干脆不干......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我们沟通,我们首先应该反思自己:
是不是平时和孩子说话的语气比较严厉,让孩子害怕?
是不是曾经孩子把什么事情说给你听,您没有认真的听?
是不是曾经孩子告诉你一些他如何如何淘气的事,结果却遭到了您的严厉批评?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关系是亲子关系,即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要说,父母其实是孩子的终身老师!亲子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败。最初孩子的心是向我们敞开的,可是我们的抱怨、责骂、不理解,最终关闭了那扇门。如果我们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那所有的语重心长终究都是一种无奈的说教。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图眼前,而是潜移默化看后劲儿。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其中有这么四句话我想拿来与大家分享:
1、你是否放下了做家长的架子?
2、你是否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3、你是否愿意耐心倾听孩子的申诉?
4、你是否愿意成为孩子的朋友?
那怎么才能使孩子愿意与我们沟通呢?
● 做父母的要无条件地爱孩子
如果一直以来我们只习惯指责与批评,比如说,孩子成绩提高了,回到家满心欢喜的告诉你,可是你漫不经心的来一句:“那谁谁谁,考的比你好多了!”就这一句,他会觉得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你们都不会满意,慢慢地,孩子再也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们。相反,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心底里为孩子的进步感到欣慰,再恰当地给孩子一些鼓励,让孩子感觉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我们的认可,那么他会很愿意跟我们交流,对自己也会有更大的信心。
● 纠正孩子的错误需注意方法,不要说反话刺激孩子,更不能打击孩子。
有时候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对孩子做事的方法总觉不满意。比如说:“我要你把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要乱丢,你总是不听,真是一辈子都改不了你那坏毛病。”“我刚才讲的话,你听到没有?”“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等等等等。孩子最不愿意听我们这样唠叨,尽管我们出发点是好的;他们也不相信当年您真有那么优秀。所以,和孩子谈话要就事论事,避免长篇大论。
其次,正处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并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控制自己的行为,犯错在所难免。这时候我们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跟着大发雷霆;孩子犯了错往往有后悔之意,此时正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刻。如果我们平心静气的同他分析原因,孩子可能字字入心、声声入耳;相反,如果我们不问青红皂白,连骂带打,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更严重。
那么,孩子犯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及时与孩子分析问题所在,告诉孩子错在哪里,怎样改正,鼓励孩子以后不要犯类似的错误,适当时候给孩子个台阶。
其次,不能操之过急。孩子改正错误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有耐心,允许孩子在改正过程中有一定的反复,多留意孩子平时的一些变化。
再次,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向孩子示弱,与孩子说话时少用“你必须……”“你应该……”之类的话,孩子往往反感命令式的语气。
宽容是一种特殊的爱,是一种胜过惩罚的教育。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天下没有比您更爱您的孩子的!希望我们今天的谈话能给您些许帮助,也希望您与孩子交流中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能及时与我们班主任或与我沟通,当然,亲子教育中如您有好办法,更希望您能与我们分享!谢谢!
江宁区湖熟中学“温馨谈心室” 李月华
2014.12